• Top
  • 关于大和 : 文化

关于大和 Origin of Japan

文化

相扑的发祥地

相撲発祥の地

相扑神社位于通往穴师坐兵主神社的路旁。大约2000年前,野见宿祢和当麻蹴速在垂仁天皇面前进行了相扑比赛。据说这是日本国技“相扑”的起源。当时的相扑允许脚踢攻击,据说野见宿祢一脚踹断了当麻蹴速的腰椎,结束了他的生命。从此之后,野见宿祢就被奉为相扑的开山始祖。

日本表演艺术的发祥地

日本芸能発祥の地

土舞台

依据日本最古老的史书《日本书纪》的记载,612年,当时的有权人士圣德太子将一种从中国大陆传来日本、被称为伎乐的表演艺术引入当地,让当地的少年学习这种带上面具表演逗趣戏码的戏曲技艺。
“土舞台”是日本第一个国立剧场,同时设立国立戏剧研究所,成为日本演艺文化发展的重地。如今,此地依然会时常举办音乐演奏会等活动,向日本演艺史致敬。

能乐

从土舞台流传下来的伎乐得到朝廷的保护,得以在贵族面前表演。
到了八世纪末,伎乐失去朝廷的保护,逐渐成为一种在神社、寺院或街头的表演形式。
随后,与农民以及一般大众的演艺内容相融合,演变成一种日本特有的表演艺术,也就是能乐的前身。
到了十四世纪中叶,出现了四个势力庞大的剧团,称为“大和四座”,可以说是风靡一时。
其中,外山座是现代能乐宝生流的起源,当时,外山座主要在谈山神社进行表演和活动。
在宗像神社,立有一块“宝生流发祥地”石碑。“结崎座”的观阿弥和世阿弥父子将能乐升华到艺术的境界。
观阿弥为当时以幽默风趣为中心的表演内容编入音乐和舞蹈,使能乐升华为一种更具美感的表演形式。
到了世阿弥的时代,则进一步完善了以死者为中心的能剧“梦幻能”。
从死者的视角口述剧情,这种表现形式是能乐独树一帜的特色,一直传承到现代。
2008年,能乐更首开先例成为日本第一项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无形文化遗产。

谈山能乐

让能乐登峰造极的观阿弥与世阿弥父子非常重视谈山神社,将此地视为扎根之地。
每年五月中旬,谈山神社都会在神社境内举办能乐表演,以敬献神明。
亲临此地参观,您定能深刻感受到能乐诞生时的情景。

观世流的发祥地 结崎

面塚(观世流发源地的纪念碑)

据说当时有一副面具从天而降,观阿弥带上了那幅面具,在将军面前载歌载舞,博得一致好评。
后来观阿弥就定居在川西町结崎,也是能乐得以发展的重地。

挂面的发祥地

そうめん発祥の地

沁凉精致的美食 挂面

外国人所熟知的日本面食,不外乎荞麦面、乌冬面和拉面。而挂面(日文称作“素面”)同为日本常见的面食,但知道挂面的外国人却极少。
挂面是一种白色的面条,原料是小麦粉,
外观类似意大利面,但挂面面条极细,直径小于1.3毫米。最主流的吃法是煮熟后放在冰水中冷却再食用。
面条本身没有调味,可以沾酱汁享用,吃法简单,重点在于其滑溜的口感。
另外也有像乌冬面一样的热汤面吃法,日文称作“入面”或“煮面”。挂面吃法冷热皆宜。
在三轮以外的地方鲜少有机会能品尝到,绝对值得一试。

挂面的发祥地 三轮

在1200多年前的饥荒中,大三轮的神明后裔,也就是神主一族首次制作出挂面。后来,他们将挂面的制作方法推广给一般民众。
如今,当地的人们依然遵循古法制作挂面。晒挂面的情景真可谓是冬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面条制作得越细,就越需要娴熟的制面技术,所以面条越细等级就越高。另外,经过长时间熟化的面条更有嚼劲,因此也被视为高级食品。

制作方法

  1. 1. 在面粉中加入水和盐并开始和面。

  2. 2. 将面团拉成粗绳状。

  3. 3. 一边涂抹油,一边将面团拉成长绳状。

  4. 4. 将长绳状的面团挂到两根棍子之间。

  5. 5. 将挂有面团的棍子吊到高处。

  6. 6. 注意不要让面团相互粘合,将面团拉成长约2m左右的面条。

  7. 7. 晾干。

  8. 8. 裁切面条使长度一致。

  9. 9. 装入木盒中,完成。

进行体验

“酒造”(酿酒厂)的发祥地

酒造り発祥の地

第10代崇神天皇时期(约公元三世纪左右),日本发生瘟疫,
天皇为此苦恼不已。有一天,大神神社的神明大物主出现在天皇梦中,告诉他要“隆重祭祀”。
于是,天皇命令高桥活日命酿造顶级好酒,并用这佳酿来祭祀神明。
不久之后,瘟疫果然平息下来,国家也变得平安祥和。大家都认为这是神明接受了好酒的款待。
因此,高桥活日命被尊为杜氏(酒厂负责人)之神,被供奉在大神神社的摄社(附属的神社)中,摄社的名字是“活日神社”。
供奉给神明的酒被称作“MIWA”(三轮),而三轮在和歌中的枕词(成对的前置词)则是“UMASAKE”(美酒)。
这表明了大神神社与佳酿之间的历史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酒祭 每年 11月14日

大神神社内所供奉的神明自古以来就被尊为酿酒之神,倍受人们崇敬,这场庆典是日本全国各地的酒造(酿酒厂)在每年开始酿酒时为了祈祷新酒酿造的安全而举行的仪式。
参加者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酿酒业者和“杜氏”(酒厂负责人)。
仪式中由四名巫女表演“美酒三轮之舞”,这是以高桥活日命将神酒献给天皇时咏唱的和歌改编而成的神乐。
同时社方会在神社内举办全国名酒展览以及免费赠饮佳酿的活动。

此外,社方会将杉树叶制作成直径约1.5m、重约200kg的“大杉玉”,作为酿酒之神的象征。
仪式进行的前一天,会在拜殿和祈祷殿中挂上色泽青翠的全新“大杉玉”。
庆典结束后,社方会将象征酿造安全的红色“御币”(纸质祭器)和象征酿酒业者的“印之杉玉”分发给各地的酿酒业者和酿酒厂商。

进行体验

日本诗歌的发祥地

日本の詩発祥の地

万叶集

万叶集由创作于公元五世纪左右至八世纪后半期的诗歌汇集而成,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诗歌集。
诗歌创作者的身份形形色色,从天皇、贵族、一般官吏到士兵,其中共收录了诗歌4500首以上,一般认为成书年代在公元759年之后。
卷首诗歌所歌咏的对象为大和地区,而整部万叶集中共有240首诗歌也在颂赞此地,此外还有部分歌碑留存到当代。下面给大家介绍几首保留在山之旁道歌碑上的诗歌。

为何云总要将三轮山隐藏起来,让它如此难得一见,令人感到遗憾?
姑且不论人心如何,至少云应该给我一些关怀之情。

额田王 作于公元七世纪后半期

在这大和之国,倘若还有第二个你,
我又何须如此哀叹?
就是因为只有一个你,才叫我如此叹息不已。

作者 不详  时代 不详

佛教传入之地

仏教伝来の地

樱井市金屋一带在古时候曾为码头,大陆船只从大阪(难波津)沿着大和川至此停靠,据说众多外国使节和各国物资都从这里进入日本。
据传在钦明天皇时代(公元六世纪),百济(现在的韩国西部)使节也沿着河川登上此地,将佛教传入日本。如今此地立有一座纪念碑。
日本人原本信仰八百万神(崇拜自然的泛灵多神信仰),但在佛教教义随着高雅文化和书籍传入后,佛教便以外国神祇之姿,开始在贵族等上流阶层中盛行开来。

依据《日本书纪》的记载,饮明天皇曾欣喜地说道“我从未听闻过此等教诲”,并询问大臣们是否应接受佛教教义。此时,身为朝臣之一的苏我稻目回答:“佛教是高雅的大陆文化,在西方国家,所有人皆诚心诚意地叩拜佛像,故日本也应该接受佛教。”另一方面,物部尾舆和中臣镰子则持反对意见,认为“若叩拜外国神祇的佛,恐怕会激怒日本诸神”。
后来,天皇将佛像赐予苏我稻目,允许他叩拜佛像,结果却造成苏我氏和物部氏因佛教议题而相互对立,最后演变成使当时政界一分为二的权力争斗。公元587年,物部守屋遭苏我马子等人斩杀,让这场权力争斗以物部氏的败亡而告终。此后,苏我氏掌握了主导权,逐步让佛教流传到日本全国。

交通方式:
从大神神社步行15分钟
地址:
奈良县樱井市金屋172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