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 關於大和 : 大和的歴史

關於大和 Origin of Japan

歴史

Origin of Japan
大和的歴史

日本的起源

據說最早在距今三萬年前,日本列島即已開始出現人類的蹤跡。
根據學術界的推測,大約從兩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後期開始,在奈良盆地這個地區出現定居的人類。
後來經過以原始狩獵和採集為主的繩文時代,稻作從中國大陸傳來日本,進而演變成以農耕社會為主的彌生時代。
「稻米的力量」創造出掌握權勢的首長及大規模的聚落。為了抵禦外侮,人們開始沿著聚落周圍興築環狀壕溝。
在西元前三世紀,日本歷史由原始狩獵和採集的繩文時代演變成彌生時代。稻作從中國大陸傳來日本,因此形成農耕社會,
各地區都開始出現有能力構築大規模聚落的人類社群。這個時代的特徵是人們會沿著聚落周圍挖掘壕溝以抵禦外侮。

唐古‧鍵遺跡 (西元前五世紀~西元前三世紀)

在彌生時代的大和區域唐古‧鍵地區,曾出現過大規模環狀壕溝聚落。在這座遺跡中出土的建築物和文物,包括被認為是近畿地方盟主使用的祭壇等大型建築遺跡、鑄造被用於祭祀的銅鐸等工坊遺跡,以及彌生時代最大型的頂級翡翠製勾玉等等。當地建有根據從遺跡中出土的土器上的繪畫復原而成的樓閣,讓今人得以一窺當時的建築風貌。

邪馬台國與纏向遺跡 (西元前三世紀〜三世紀)

在地方社群彼此抗衡的情況下,日本維持了一段時間的穩定,直到二世紀下半,終於發生了大規模戰亂。這場席捲全日本的內亂,最後以共同擁立名為卑彌呼的女王,形成「邪馬台國連合」的國度收場。有一派學說認為邪馬台國位於九州,近年來的證據則傾向支持位於櫻井市纏向遺跡的說法。

©寺澤薫・加藤愛一

這座遺跡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寬約2公里,占地相當廣大,
基於下列四個原因,這裡被視為最有可能是大和王權最初興起之地。

  1. 面積廣大。
  2. 有許多在九州和關東等地製造的土器出土。從彼此交流的地區來看,可推測這些土器是進貢給國王的貢品。
  3. 最早在本地建造許多巨大的古墳。
  4. 農耕工具出土量少,建築工程用的工具出土量多。

由於調查面積還不到整個遺跡的2%,仍有許多未解之謎有待釐清。

古墳時代/大和時代 三~七世紀

大和王權繼承了邪馬台國的勢力。大和廣納日本各地的強大勢力為盟友,成為日本的中心,幾乎整個日本都在其掌控之下。從此之後,「大和(YAMATO)」逐漸成為「日本」的代名詞。日本人至今仍會以「大和魂」來稱呼日本精神,而沖繩地方的居民也會將日本本土(北海道~九州)的居民稱為「大和族(YAMATONCHU)」。日本的原型就在此時期建立起來。由於許多大規模的前方後圓型墳墓建造於大和時代、作為埋葬國王和有力人士之用,因此大和時代又稱為「古墳時代」。

大和古墳群

所謂的古墳,是指以土堆高成墳丘構造的墳墓,尤其在東亞地區,盛行將其興建為地位崇高者或當權者的墳墓。日本史中,「古墳」一詞一般專指日本在三世紀中葉到七世紀建造的墳墓。大和地區有許多這種前方後圓型古墳,包括山邊道旁的大和、柳本、纏向古墳群,以及西邊的三宅古墳群等等,整個大和區域共有超過兩千座古墳。

前方後圓墳

這是古代墳墓的形式之一,形狀類似鑰匙孔。這種墳墓形式在三世紀中葉開始出現於大和區域,之後擴散到日本全國各地。
直到七世紀初期都還有人建造這種形式的墳墓,而古墳形式的擴散情況也被視為大和政權擴展勢力範圍的證據。

結構

圓形部位在後方,被稱為後圓部。死者被埋葬於其頂部區域。丘陵部位以石頭砌成,坡度較陡,部分古墳四周還圍繞著壕溝。棺材以石頭和黏土仔細地予以密封。為了驅邪,有些古墳的棺材四周還以銅鏡圍繞。學者認為侍奉國王的隨從們也會隨之殉葬。由於活人殉葬的習俗太過殘忍,西元四世紀時的垂仁天皇廢止殉葬,改以「埴輪」,也就是人形或動物形的人偶作為陪葬品。

參觀古墳

飛鳥時代之後 六世紀末~

佛教從中國大陸傳來日本,企圖讓天皇改信佛教的蘇我氏,與守護傳統神道的物部氏發生衝突。最後蘇我氏勝利,並遷都到大和西南方約10公里處的飛鳥。此後的約100年被稱為飛鳥時代,後來遷都到奈良,在奈良經過84年之後,再次遷都到京都,此後長達1000多年的時間裡,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直到近代才又遷都到東京。曾經統治過日本的大和王權,也從歷史的舞台上遁入幕後,銷聲匿跡。